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要闻 > 正文

铁腕重典铸就“食安苏州”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8/10/18 15:25:06 人气:95

时间: 2018-10-18 09:39    来源:苏州日报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三年来,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不仅为老百姓的饮食消费带来了更多保障,也对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

  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战略思想和“四个最严”要求,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持续加大处罚力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铁拳重击食品违法犯罪案件,严格规范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为苏州人民织密一张食品安全防护网,营造放心、安心的饮食消费环境。

  

  严管:互联网+大数据织密天网,全程监控来龙去脉

 

  一棵青菜,叩开苏州市场的大门,几经流转,最后装进一位苏州市民的菜篮子——在这趟旅程中,它不仅要领取“通行护照”,而且全程都处在“电子眼”的监控之下。在今年建成的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护佑下,苏州市民每日餐桌上的食材都能查得清来源和去向,安全系数又增添了一分。

  “新时代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力量。近年来,我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打造流通全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控的监管体系,让食品安全监管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人真正放心、安心。”市食药监局局长陈建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市食药监局信息化监管体系不断提档升级,已成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有力抓手。

  目前苏州8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由外地输入,20%为地产补充,这只“菜篮子”拎起来并不轻松。我市食品监管部门牢牢守住食用农产品市场安全的第一道门槛,要求每一批次外地食用农产品进入苏州市场,都必须配齐“身份证”和“健康证”,“身份证”标注产地信息,发现问题可溯源、可追责,“健康证”是监管部门检测后颁发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两证不齐,只能被退回原产地或就地销毁,无缘苏州市场。

  接连两年,市人大、市政协的“一号”议案和“一号”提案都聚焦食品安全问题。借力东风,由市食药监局牵头建设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于去年建成,实现了全市80%以上大宗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今年升级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监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我市建起的区域性食用农产品监管网络体系的综合效能不仅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创新示范效果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从2012年起,苏州市政府打造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每年统一印发全市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方案,按区域常住人口分布和监管职责,统筹规划全市任务。我市食品千人抽检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去年已达到6.92批次/千人。此外,我市还成立了全省食药监系统首家独立设置的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如何让纸面上的抽检数据“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经市食安办牵头,早在2012年,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市各条线、各板块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实时收集审核上传和同步互通共享。同时科学开展风险评估,从时间、地区、抽检环节、食品种类、检测项目等多个维度,及时统计分析监测数据,组织市级食品安全专家进行集体评估,科学指导监管工作。今年,该平台升级改版为苏州市食品检验检测联盟与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实现了全市各部门各县区食品抽检监测数据的高效互通。

  

  善治:后厨开直播放心看得见,“三张网”管好一盒外卖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外食”成了新常态;“宅”一族盛行,外卖的生意火了……近年来,市民餐饮消费习惯更迭,不断给监管部门设下新题型。为应对这些新问题,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给出了不少敢为人先的解题新思路。

  俗话常说,饭店都是“后厨重地,闲人免进”,这个“免进”,恰恰是餐饮安全隐患的滋生环境。这两年,市食药监局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餐饮服务集中区推行以“明厨亮灶”建设为重要特征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建设,并且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模式,食客可以在餐厅里或手机上观看餐饮单位后厨的状况直播,同时视频监控信息与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对接,纳入统一的监控指挥中心,也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零距离”。

  石路天虹商场现有76家餐饮单位,已有72家实行了“明厨亮灶”。市食药监局餐饮安全监管处处长林竞告诉记者,这两年纳入示范建设的餐饮服务集中区内餐饮单位量化优秀等级率都有明显提升,今后“明厨亮灶”模式还将推广到农家乐、旅游景区、学校校园等领域,让苏州不断涌现出食品安全管理好、消费者用餐放心的餐饮集中区,使之成为苏州食品安全的“新名片”。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写了各个行业。这两年网络订餐蓬勃兴起,但“黑外卖”、制作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也频频被曝光。如何确保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从2016年起,苏州市连续三年将网络餐饮服务专项整治列入食品安全放心行动,筑牢源头准入“防护网”,织密常态监管“执法网”,构建食品安全“共治网”,用这三张网兜起网络餐饮食品的安全。仅今年上半年,市食药监局就检查了入网餐饮单位5009家,督促完成整改169家、下线65家,立案14件。

  卤菜、腊肉、豆制品、糕点,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物,但这些食品通常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食品小作坊产业规模小、人员意识差、管理水平低,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市食药监局从2016年起着手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设立严格准入条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7家小作坊“持证上岗”,无证小作坊基本被取缔。为鼓励小作坊规范经营,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更好地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去年市食药监局启动了苏州市百家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截至目前,100家小作坊示范点建设已全部验收完毕。

  

  重罚:美团饿了么被罚20万元,严惩震慑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法强调严惩重处,不仅强化了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的追究,也大幅度提高了行政罚款的额度。新法实施后,我市持续加大食品案件查办力度,坚持严惩重处,从2015年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稽查执法部门累计查办食品违法违规一般程序案件5114件,罚没款合计7027万元。案件数从2015年的374件、2016年的1323件一路攀升到2017年的1838件,仅今年1-8月已查办1579件案件,案件查办力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网络订餐平台对入驻商家审核不严格是放任“黑外卖”进入市场的原罪。因未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2017年,苏州市食药监局在全省率先对两大知名网络订餐平台“美团”和“饿了么”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分别罚款10万元。今年执法检查时又发现上述两家平台存在同样违规情形,按照从重原则,分别予以顶格处罚20万元。另据了解,市食药监局已启动“安心外卖信息平台”建设,投入使用后便能主动出击,自动抓取网络平台上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餐饮单位,进一步净化网络订餐市场,让老百姓更加放心地点外卖。

  近年来,以会议营销方式销售保健食品的经营行为日益增多,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利用虚假宣传等非法手段,以中老年人为销售对象进行非法营销,引发较多消费投诉。市食药监局联合工商、旅游、物价和公安等多部门,开展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热点与监管难点问题,率先进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去年以来,行政立案查办289件,责令停产停业19件,立案查处食品、保健食品违法广告25件。移送公安案件17件,公安机关立案7件,成功破获一起“假冒康宝莱品牌系列保健食品案”,捣毁一个非法生产窝点,涉案金额2000万元,逮捕涉刑人员12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放心,是食品安全工作题中应有之意。

  自2015年以来,我市每年坚持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全市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重点品种,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各项专项整治。重点强化了对食品无证生产经营和超范围生产经营、食品“两超一非”添加、生产经营不符合标准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等当前食品突出问题的执法整治。通过放心行动专项整治,有效推动了全市食品市场秩序的不断净化,目前“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已成为苏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面“金字招牌”。

  食品安全法要求对食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市食药监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通知,建立禁业限制人员数据库,坚决杜绝该罚不罚、避重就轻等情况。与此同时,我市在省内率先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市食药监局会同市信用办等19个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对苏州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暂行规定》,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纳入“黑名单”,或被终身禁业。市食药监局稽查处处长徐明华说,通过“处罚到人”彰显了执法部门捍卫群众饮食用药合法权益的坚强决心,不仅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也促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全面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聚力:1/4食品案由群众爆料,全民关注增强打击合力

 

  食品安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也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工作。市食药监局运用创新社会管理和统筹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每天的开门七件事,老百姓也是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线人”。2016年5月,苏州市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我省13个地级市中首个成立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专业机构。

  投诉举报中心成立后,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面精简工作流程,及时回应和快速处置社会关切,近三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受理投诉举报40788件,办结率达100%。同时,将重要投诉举报信息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实现投诉举报与线索查处无缝衔接,线索查处按时办结率达100%。2017年以来,市食药监局查处了经由举报投诉渠道反映问题的食品案件850件,约占所有案件查办数的四分之一。“投诉举报工作的开展,架起了政府部门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激发了广大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规范和净化了市场秩序。”市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夏文君说。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最终受益者,能发挥强大的监督作用。市食药监局以“舌尖上的年夜饭”“学校食堂”“网红饮品”为主题,采取“网络+现场”投票方式,随机抽取被查单位,邀请市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检查和量化分级评定全过程。开展“你点我查”、“你点我检”、“透明执法”等活动,让市民与食品安全监管“零距离”,为更好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行刑衔接、联动办案,有助于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2016年1月,我市率先挂牌成立市公安局驻市食药监局警务室,去年6月已实现了全市各市区公安部门驻食药监警务室全覆盖。今年6月28日,市检察院驻市食药监局检察官办公室正式揭牌,昆山、太仓、张家港、吴中区、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区、相城区等也相继完成了检察官办公室的设立工作,今年年内全市各市区驻市食药监局检察官办公室有望实现全覆盖。“警务室、检察官办公室的入驻,将有力推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及时介入食品药品重大案件、敏感案件的前期工作,提升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迅速打击力和高压震慑力。”陈建民表示。